餐飲業+淨零有潛力 環境部政策推綠色飲食

環境部透過「淨零綠生活大聯盟」持續擴大綠色結合食衣住行等生活產業,16日舉辦綠色飲食相關論壇,與企業、學者集思廣益,探索綠色餐飲潛力,涉及綠色供應鏈、低碳菜單、原材料與低碳材料再利用等面向被提及討論。

環境部主任祕書蔡孟裕致詞表示,吃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,要吃得聰明、綠色、環保。包括推廣吃當季食材、外食採行「惜食」外,也分享個人生活經驗,如成箱的水果通常在上層放品相最優者,但其他較小顆、外皮不美觀以及因損傷被淘汰的蔬果,其營養價值完全不會減少。希望透過這些永續內涵,促使社會風氣開始實踐綠生活。

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表示,應鼓勵消費者多支持低碳有機、環境友善的食材,從食材產銷管道開始牽動生產方式的轉型、在地經濟的活絡以及飲食文化的重塑。

業界也提出許多思路,安永生活副總經理陳利澤表示,從內部員工餐廳導入綠色飲食理念,逐步建構涵蓋產地到餐桌的供應鏈,實踐企業與永續並行的飲食轉型策略,也有支持在地農漁業從魚骨、魚鱗的再利用,實踐全魚利用。

樂檸漢堡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永中表示,透過結合在地食材與美味體驗、設計低碳菜單,讓永續理念真正走進年輕族群與日常生活,用在地使命感來打開永續教育。

台灣主婦聯盟合作社理事主席彭桂枝表示,合作社多年來深耕永續生產消費體系,尤其面對高齡化、少子化與生活忙碌造成的飲食轉變,開始透過集體購買穩定農友生計,推動rPET再生料應用與制度倡議,實現金流與包裝的雙循環,並強化社會與經濟影響力,結合消費者賦權與集體行動,公私協力共創具韌性的環境。

環境部表示,本次活動擬串聯政策引導、產業創新與社會參與。其「淨零綠生活大聯盟」自2月以「綠色辦公」開跑、接續4月「綠色消費」、6月「綠色旅遊」,直到聚焦「綠色飲食」,將持續攜手「淨零綠生活大聯盟」成員,擴大綠生活網路,推動全民參與的永續轉型。

新聞網址